解剖学杂志教学论文(人体解剖学结课论文)(4)
出发前带队老师已经和我们打过“预防针”,这次实习,纪律放在首位,全班每一个人务必坚持“四不”:不乱看、不乱问、不乱动、不乱跑。
大巴车从主路上下来后,在绿树掩映的小路上前行不到一公里,就有四辆后车厢蒙了绿苫布的大卡车,在小路上一条线排开。
我们被要求提着各自的行李下了大巴,上了卡车,大巴车则原路返回。
四辆卡车,连老师带学生一共四十一个人,车厢里还是很宽松的,我们或躺或坐,还可以站起来走两步。
掀开苫布,满眼都是绿,路上没有标识也没有行人。
卡车前行大约半个小时,具体走了多远就不知道了。路在山间蜿蜒,看得出当时修路时颇费了些工夫,有些路段两侧是十几米人工开凿出来的峭壁,年代久远,断面上长着绿苔和不知名的小灌木。
又是一道关卡,要求我们都下车,连同自己的行李,有几个年轻人过来检查,还牵着狗。
有几个同学带了相机??,这些人做了登记后扣下,说临走时再返还。
又是上车,又是几十分钟,终于看到了烟火气。
一大片几十排排列整齐的平房,平房后边应该是厂区,林立着烟囱,还有不少奇形怪状的建筑。
带队老师没说过这是什么地方,我们坐火车、坐大巴、坐卡车一共奔波了两天两夜,同学们一时都有些忐忑,来这种地方,实习什么呢?
厂区出面接待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两位二十出头的美女。中年男人和带队老师们都认识,聚在一边吸烟、聊天,我们三十二个同学在两位美女的带领下,提着行李来到平房区。
分配宿舍,自愿结合,四个人一间屋。
屋子有四十多平,非常宽敞,摆着四张床,两张大桌子,四把椅子,书架、衣橱、暖瓶甚至牙缸牙刷毛巾脸盆都齐全,床上的被褥也是新的。每张床上有一张纸,带我们分配宿舍的美女说让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和衣服的尺码写好,一会儿她们要收走。我们问什么衣服,她们说所有我们需要穿的衣服。有调皮的同学问也填吗,美女笑笑说你要是不穿就不用填。
进到这个地方确实费了一些劲,其实这里外紧内松,厂区里的生活和外面没有明显的区别。
这里有食堂餐厅,有电影院,有学校,有医院,有舞厅,有商店,有篮球场,甚至在商店旁边的一个窗口上,还挂了一个牌子,牌子上写着俩字:银行。
如果不是时常想起刚来时路上的忐忑,这里和其他地方任何一个普通小镇没有区别。
我们这些实习生每人配置两位老师傅,一位负责讲解产品的性能和制造工艺;一位负责教会我们各种实操技术。
我的理论师傅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有着铮亮脑门的矮胖男人,戴着老式眼镜,穿着干净的工作服。
我的实践师傅是理论师傅的夫人,特别温和的一位中年女性。
开始几天,我们还算老实,每天都是生活区和厂区两边跑。
每个星期的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全天放假,洗澡免费,吃饭免费,看电影免费,去商店买东西要自己花钱。
我们时常去篮球场打球,和厂区的工人一起玩,抽他们买的烟。有时候会去他们的宿舍一起喝酒。
星期天我们去周围的山上玩,采一种酸酸甜甜的野果子,各式各样的蘑菇,还有各种花。
同宿舍的杰子说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,在厂区后边的半山腰,山洞入口堆了一些石头,还有几棵大树,有些隐蔽,一般人发现不了。
我们好奇心顿起,怂恿着杰子带我们去看看。
杰子说下星期吧,我们做些准备,我感觉那个山洞很深,咱们下个星期六晚上,一起来个“夜探地穴”。
我的实践师傅在我弓着腰锉了十几天铁块以后,终于开始手把手教我一些机械加工方面的实际技能,从钳工开始,一步一步往后走。
实习用的车床是老式的老大哥家的产品,精度不行,噪音又大,好在操作简单,结构皮实,变速箱容错性能强。
我的理论师傅逮着机会就和我说我的实践师傅笨,还自以为是,还狂妄自大,还说咱爷俩说的话哪儿说哪儿了,别出去乱传。
我知道他怕老婆,在我这里瞎抱怨。
又是星期六,晚上十点多钟,我们七个人带着火机、火柴、苫布、火把、手电、食物、水、两把车间里自制的砍刀,悄悄溜出厂区,奔向后山。
果然是看山跑死马??,白天看着不远的路,在杰子的带领下我们摸着黑东拐西绕,足足爬了一个多小时,总算找到了他说的那个洞口。
回头看看山脚下的厂区,星星点点的灯光,好像就在眼前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原来黑夜,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文章来源:《解剖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jp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28.html